“魚切片狀,厚度變薄,對蒸的時間要嚴格控制,這樣才能凸顯出魚肉鮮嫩的特點?,F在人們更注重飲食健康,在烹制過程中添加時令的絲瓜和養生的枸杞,可以實現營養搭配上的平衡?!?/p>
日前,在雷州樟樹灣鼓城“粵菜師傅”實踐基地,面對學員,“粵菜師傅”培訓老師在將粵式名菜“清蒸石斑魚”的烹飪秘訣傾囊相授。
美食一直是廣東人的摯愛,“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湛江創新培育“1+N”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開啟“粵菜師傅”新經濟,特別是圍繞鄉村粵菜美食旅游主題,繪出舌尖上的鄉村旅游圖,打造出湛江旅游新名片。

粵美鄉宴讓土菜活起來靚起來
為助力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推動鄉村振興,8月8日,“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掛牌儀式暨“粵美鄉宴”螺崗小鎮美食節在遂溪螺崗小鎮舉行。
活動當天,在螺崗小鎮多功能廳里,展覽著粵菜星級大廚和學生們精心雕琢的30多件點心作品。番薯、木瓜和香芋等平常不起眼的食材經粵菜師傅之手后,華麗變身為雄鷹、鳳凰和長城,每一處刀工都匠心獨運。
水鼓舞《中國龍》表演后,迎來了眾人翹首以盼的粵美鄉宴午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極具湛江本土特色的粵菜佳肴逐一呈上,令人大飽眼福,更能大飽口福?;顒又?,主辦方頒發點心雕刻優秀獎、點心雕刻個人獎、美食節個人獎及美食節單位獎。
“粵菜師傅”工程以“美食”為媒,讓不少沉睡的鄉村旅游資源、農產品資源得到“盤活”,讓那些養在深閨的農產品能真正走出家門口,上到餐桌來。這次粵美鄉宴呈現的一道道精美粵菜,品的是美食文化,繪的是鄉村振興,圓的是“粵菜師傅”心中的脫貧致富夢。
自2019年以來,省粵菜師傅高飛大師工作室堅持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村企合作、互惠雙贏”為原則。將提升湛江飲食文化和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影響力,促進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推動鄉村以精品粵菜、農家菜美食創業致富當成與虎頭坡精準扶貧戰略合作的最終目標。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實施“粵菜師傅”工程過程中,依托鄉村旅游資源,深挖傳統鄉村特色美食、特色農產品,探索出“粵菜師傅+鄉村旅游”“粵菜師傅+粵西飲食文化”等模式,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


醉美村宴打造雷州半島飲食旅游文化品牌
7月24日,“雷州半島尋秘味粵菜師傅炫絕技”足榮村醉美村宴順利舉行,名家大廚齊聚雷州足榮村,為到場嘉賓游客奉上真材實料、新鮮美味的佳肴。
金輝煌酒店的酥炸沙蟲、湛江麗波酒店的蟲草清水雞、新錄豐大酒店的香茅雙味蒸白鱔、樟樹灣大酒店的麒麟金鯧魚、園中園酒店的雷州三絲、楓丹白露酒店的招財進寶蔥燒鮑魚、湛江御唐府的美果雙菠、三間五房的昌公燒豬和蜂皇酒店的鹽焗腌仔蟹,一道道雷州半島特色風味菜,一經出爐即受到大家的追捧,成為醉美村宴的“人氣網紅”。
湛江市旅游協會會長、茂德公集團董事長陳宇表示,為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弘揚嶺南飲食文化,“文旅人”一直在思考如何突圍,如何更好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需要產業,需要人才。通過“醉美村宴”這個平臺的搭建,把當地的好食材呈現出來,讓來自各地的游客通過品嘗美食,了解背后的故事?;顒拥某踔允且曰洸说臉藴驶癁榍腥朦c,通過剖析粵菜產業鏈,重點研究粵菜基礎標準,打造涵蓋菜品、服務、人才評價、等級評定、營養衛生等多層次多維度的“粵菜師傅”工程標準體系,促進人才、產業、標準與文化四大體系相融合,推動“粵菜師傅”高質量發展。
當天,“粵菜十二時辰”的午餐時刻,聚焦鄉村旅游振興、精準脫貧,深挖傳統鄉村粵菜美食,締造一條條鄉村旅游美食精品線路,同時結合傳統民俗文化,展現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成果,打造出雷州半島飲食旅游文化品牌。


美食文化沙龍樹立優質旅游項目新形象
2019年12月30日,南極村燈塔故事會暨“粵菜師傅”美食文化沙龍,在大陸之南——徐聞縣南極村藝術家部落順利舉行。
南極村藝術家部落由著名設計師連君創投,整合當地村民共建的一個鄉村振興文創基地,規劃范圍約為100畝,有藝術客棧、燈塔圖書館、藝術展覽、創意手工扶貧車間等。這里有美麗的海灣,壯美的晚霞,潔凈的海水……沙灘、晚霞、漁船、牛車、珊瑚,風景如詩如畫。
“粵菜師傅”美食文化沙龍是本次燈塔故事會的主題,由湛江蠔爺主題餐廳創始人王志德發起,特別邀請了中華老字號“口衣記雞”飯店第三代傳人陳碧嬋、廣東茂德公集團副總經理吳均安、湛江大海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國興等企業家講述企業發展的歷史和湛江粵菜文化。
活動現場,大廚們還現場展示廚藝,選料、切菜、剁肉、翻炒、上碟,來自湛江一些大酒店的大廚動作麻利地忙碌著,冬瓜、瑤柱、紅螺等多款本地特色食材,轉眼間搭配成為養生冬瓜羹等富有創意的珍饈美味。
“做菜這么多年,沒有出去見過世面,對外面的菜式、出品都沒有概念。這次‘粵菜師傅’活動,給了我們很大提升?!绷钠稹盎洸藥煾怠泵朗澄幕除?,角尾鄉放坡村一農莊的廚師琴姐感慨頗多,“我們飯店推出了改良版‘翁雞’之后,客人吃起來發現和別家不一樣,還會專門打包一份帶回城里給朋友品嘗?!?/p>
據了解,燈塔故事會迄今已舉辦了三屆,每一屆都邀請了眾多文化“大咖”和優秀企業家前來參與,燈塔故事會的創立進一步推廣了徐聞旅游資源的開發,特別是加進了美食元素,讓活動更有味道,樹立了徐聞優質旅游項目新形象,吸引了更多人了解徐聞,來到徐聞,愛上徐聞。


創新培育“1+N”體系 開啟“粵菜師傅”新經濟
據介紹,2018年以來,通過政府引導,部門協作,湛江市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粵菜師傅培訓體系,培育了2萬多名烹飪技能人才,打造了具有湛江特色的“粵菜師傅”“1+N”模式。以“粵菜師傅”工程為核心,輻射源頭的農產品選育種植,中間的農產品銷售、餐飲加工、農產品深加工,以及衍生出的鄉村旅游、生態發展等產業,形成產業協同發展聯盟,開啟“粵菜師傅”“品牌化、標準化和專業化”新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粵萊師傅+特色農產品”提升經濟附加值。發展“一村一品”,發揮粵菜師傅高飛大師工作室的研發功能,充分挖掘特色農產品的功能效果,借助大師工作室的品牌效應,將虎頭坡村的海割米打造成健康養生、安全天然的名優農產品,大大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粵菜師傅+農產品產銷”打通脫貧致富路?;洸藥煾蹈唢w大師工作室與省定扶貧村虎頭坡村蔬菜基地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建立虎頭坡名優農產品直銷平臺,構建從農民的“菜園子”到御唐府“餐桌子”的直銷機制。從合作建立至今,御唐府通過訂單式與虎頭坡村民建立精準種植采購,共采購農產品年合計23萬斤,價值116.8萬元,帶動虎頭坡村貧困戶從年收入5200元提高到11000元,全村437名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穩定脫貧。
——“粵菜師傅+農產品加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稟賦,開展特色農業培育,打造“專供品”,提升農產品價值?;㈩^坡村的朝天椒是御唐府旗下暢銷產品“三廚蘿卜干”的專供原材料,因種植人工需求大,虎頭坡蔬菜基地通過與9名特困戶開辟“特困戶幫扶田”合作種植朝天椒,帶動村民穩定就業。按照合同定價3.25元/斤,畝產3000斤,可實現一畝辣椒脫貧一人。
——“粵菜師傅+綠色種植”帶動農產品增值。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粵菜師傅”始終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虎頭坡蔬菜種植基地秉承著“粵菜師傅”對食材的嚴格要求,采用無公害產品準則生產,不使用任何除草劑、國家違禁農藥等,不僅保留了粵菜需要的最原始味道,還塑造了虎頭坡農產品的健康安全形象,帶動農產品價值猛增。近兩年虎頭坡蔬菜基地辣椒、芋頭的田頭出貨價均以高過市場價1到2倍的訂貨價出售,且供不應求。
——“粵菜師傅+鄉村旅游”打造湛江旅游新名片。以御唐府高飛大師領銜成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落戶螺崗小鎮,通過在螺崗小鎮建設“粵菜師傅飲食文化一條街”“粵菜師傅就業創業孵化園”等,組織村民開辦餐館、小鎮集市,銷售扶貧村特色農產品,提供粵菜師傅大師名菜,積極打響“粵菜師傅”社會品牌,幫助當地農民拓展農產品銷路和增加收入。近日,湛江“粵菜師傅+鄉村旅游”美食精品路線開通,旅客從虎頭坡蔬菜基地采摘蔬果后,帶回螺崗小鎮由“粵菜師傅”大師現場教學烹飪,這樣的安排接地氣、受歡迎。
——“粵菜師傅+省際扶貧”打造“山呼海應”勞務協作品牌。將“粵菜師傅”工程導入湛江-柳州省際扶貧協作,創新培訓幫扶機制,湛江三所技工院校分別與柳州市融安縣、融水縣、三江縣“結對子”開展“粵菜師傅”培訓,分別建立“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柳州分教點”“湛江-柳州就業創業扶貧協作技能培訓基地”。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推出“粵菜師傅請進來”學制培養、“送上門”短期培訓、“普及性”遠程教育、“組織化”勞務協作四種培訓方式,2019年到柳州市開展“粵菜師傅”培訓250多人。湛江派出資深粵菜師傅深入柳州調研,選取當地特有食材,結合粵菜特色烹飪技巧,為跨省扶貧協作“粵菜師傅”學員量身定做編寫“粵菜師傅”工程“山海菜”培訓教材,并以此研發山海菜系,以“粵菜師傅”產業帶動粵桂兩地飲食文化交流及拓寬對口幫扶的廣西柳州地區農產品食材銷售渠道。
推薦閱讀
文章評論
注冊或登后即可發表評論
登錄注冊
全部評論(0)